养老基金空账2.6万亿 个人账户奖改用名义制
在启动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十余年后,该空账规模却屡破纪录。
12月12日,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对外发布了《中国养老金保险发展报告2013》(下称“《报告》”),其中数据表明,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与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余额23941亿元相比,超出5602亿元。
也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仍然存在空账。据了解,试点多年的做实个人账户工作推进艰难,2012年13个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省份中,做实账户基金规模仅为3499亿元。以此推算,累计记账额减去做实的个人账户基金后,个人账户空账额超过2.6万亿元,远高于2011年2.21万亿的个人账户空账规模。
“个人账户空账的危害性被扩大了;其实,即便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也并不会影响到未来养老金的发放。”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教授张盈华12月12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人账户空账与养老金亏空不是一回事,它影响的是未来,即下一代人的缴费压力等。这种情况下,做实个人账户不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实行名义账户倒是不错的选择。
空账规模三年翻番
就目前而言,我国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资金全部参与了收支核算;因此,虽然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养老金的收支仍有结余,但实际上全国多地个人账户均是空账运行,这部分资金大都用来填补目前统筹资金的“窟窿”。
原则上讲,个人账户的产权属于个人所有,账面上的余额不能调剂借用。但由于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改革起步较晚,养老金没有原始积累,加之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各地政府的统筹账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支付缺口,于是纷纷借用个人账户资金发放退休人员养老金甚至挪作他用,最终导致个人账户“空账率”高企。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早在2010年就曾表示,中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约1.3万亿。不过三年的时间,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然翻番。
“这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全国各地连续多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缴费基数也随之大幅增长,计入到个人账户的额度越来越多;二是每年参保人的覆盖面呈上升趋势,拥有个人账户的参保人随之增加。”张盈华表示,上述两种情况下,个人账户资金被转移之后产生的空账额度也就随之增加。
根据《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为3.04亿,比2011年增加了7.17%。
但《报告》中另一组与之密切相关的数据引起了记者关注:如果没有财政补助,2012年,我国19个省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其中,辽宁、黑龙江的缺口均超200亿元。这比此前一年14个省份的数据再多出5个。
“由于养老金没有进行全国统筹,根本无法用高结余地区的钱去补有空账的地区;因此,做实个人账户的难度非常大,做实之后面临的问题也非常多。”12月12日,一名参与《报告》发布的与会专家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地区积极性不高,很多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记者梳理资料获悉,自2001年开始,13个省市先后启动了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试点,但试点情况并不乐观。
改用名义账户制
累计结余地区分散且无法填满个人“空账”,做实的账户资金闲置,空账的额度依然连年走高,做实个人账户制度可持续性堪忧。
“就目前而言,我国做实个人账户采用的大都是‘补账户’的模式,也就是个人账户资金仍先填补当期统筹账户的发放缺口,而后再用政府财政资金补账户。这对于原本就收不抵支的地区而言,财政既要补当期支出的缺口又要补账户,苦不堪言。”上述与会专家表示,仅就目前做实的3000多亿元的个人账户而言,基金根本没有收益率可言,大都就是以活期的形式放在银行。这种情况下,做实个人账户的声音越来越小,必要性也越来越小。
郑秉文在《报告》发布中呼吁公众关注名义账户制。在他看来,中国目前的高增长条件下,实账上的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几乎不可能取得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增幅的投资收益,甚至连CPI都跑不赢,个人账户基金越大,福利损失就越大。而选择名义账户制,不仅会缓解做实个人账户下的财政补贴压力,而且个人权益清晰、可携带性强,也更利于实现基金的全国统筹。
据记者了解,10月中旬,由人社部牵头的养老制度研讨会已将“个人账户采取名义账户制”纳入顶层设计的研讨范畴,也就是说,将当前统筹账户的20%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但并不做实,在满足当期发放之外,结余部分全部用于投资保值增值。
而记者同样注意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已将“做实个人账户”的政策口径调整为“完善个人账户”,并且传递出继续坚持个人账户名义记账的信号。